学习贯彻中央领导教师节期间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
2012-09-15   审核人:   (点击: )

教师节期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和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情真意切,站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战略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战略思路和重点举措,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时期,我校要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为契机,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形成重德养德的良好风气。

高校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即将或已经步入成人阶段的青年人,这时的青年人在其生理和心理上正处于一种由青春期向成熟期的过渡。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和社会意识,但又不十分成熟; 他们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并且具有充沛的精力和活跃的思想,他们不肯轻意相信别人,但又未形成稳定的世界观,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误入歧途。单靠在思想和道德方面的正面说教,理论评述,很难使他们的信服。他们既要对教育者听其言,更会对教育者观其行。此时的教育,教师更需要做到既是思想理论的传播者,又是身体力行者。也就是要培养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就应当是这样的人。能给予学生人生道路上最大影响的教师,其自身也必然是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爱,是教育之本;爱,是师德修养的灵魂。热爱教育,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搞好教育的基本前提,是师德最集中的体现;关爱学生,是搞好教育的基础,是师德最具体的表现。热爱教育、关爱学生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

热爱教育事业。这是师德的核心,是师德最集中的体现,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只有热爱教育,才能增强对所从事教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满腔热情地去钻研业务、关心集体、以身作则,进行创造性地工作,自觉自愿地为教育事业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关爱学生。它是师德修养的理想境界,是教书育人的前提和起点。生活方面,教师应以一颗体贴入微的母亲般的爱心,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保持敏感性。当学生处于困境时,教师应及时予以援助之手。一句热情关切的话语、一次体贴真诚的交谈、一个会心的微笑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习方面,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都是善于引导学生学习的“人师”,而不是偏重于灌输知识的“经师”。“ 亲其师,信其道”,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思想、情感、兴趣、爱好等心理活动双向交流的过程,优秀的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导师和楷模,并善于用自己的言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心理方面,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精神上面对着许多诱惑,心理上也处于一种动荡不定、伸缩性较大的过渡时期。这期间教师的积极影响和正确引导尤为重要。每个学生都有得到教师关爱的心理渴望,在受到教师的关怀时,就会感到情绪上的满足,这是学生生活与成长中非常重要的精神力量。这种教师对学生心理上的关爱是最高境界的爱,是至爱。同时要敢于严格要求学生,善于耐心引导学生。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道德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因素,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此时社会环境对其影响很大,但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家长和教师,而教师的影响力往往更强烈。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德,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因此,一个好教师在文化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各方面,都应该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

上一条:检验系教学观摩活动
下一条:新学期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
关闭窗口